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4540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0111号
技术支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
共建一带一路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大趋势
讲中国新机遇,不能不讲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把经济全球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添了强劲动力。
首先,我们估量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终结或逆转,而是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经过近40年发展,正呼唤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的到来。发端于上世纪70年代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应该怎么看?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经济大发展;40年经济全球化,40年问题大积累。谁也不能否认,过去40年的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既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带有明显缺陷。面对问题,我们面前有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在“本国优先”的口号下,通过封闭、排外的方式找出路;另一条路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下,通过国际秩序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前一条路线,退回到经济全球化出发前的原点,甚至比原点还要恶劣,显然不是出路。后一条路线,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继续往前走,这才是正确的选择。也就是说,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历史转折点,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迎接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这就是我们讨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背景。
其次,我们估量到,“一带一路”倡议反映的既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发达国家要再发展的新要求。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一轮又一轮,参与者中也有发展中国家,但主要是发达国家。现在则不一样了,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主体。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有人把它说成是中国过剩产能的转移,有人称它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有人胡说是新殖民主义,有人挑拨离间说是中国要排斥欧美。所有这些言论,都是以陈旧的思维看问题,不懂得“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是经济全球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时代潮流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再次,我们还估量到,从全球经济治理看,国际经济秩序也面临新一轮深度调整和重塑。回溯历史,我国在改革开放中经过努力、付出代价,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打开了局面,使中国在和平发展进程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我们已经是WTO重要成员,始终没有脱离WTO。现在,有的国家提出要修改WTO规则。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贸易体系特别是WTO,的确有一些需要改革的问题。今天既然说要改革,中国绝不可能被动,更不可能被排除在外。今天,中国正在培育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市场,形成现代市场力,将能为推动全球形成“市场联合体”即升级版WTO作出积极贡献。可以这样说,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的“大市场”,进而在国际范围推动并逐步形成以升级版WTO为框架的更大范围“市场联合体”,将使中国抓住历史性新机遇,在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需要强调的是,总体上把握前景,国际大局仍将是“两重性”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和平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再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动荡和各种形式的冲突,包括民粹主义蔓延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主义相结合引发的多方面冲突,也将难以避免。对于这种新形势下“两重性”发展的充分精神准备,将是我们事业胜利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应该明确两点。第一点,我们具有建立在“大市场”基础上的人类利益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新国际关系理念,由此形成的“吸引力”是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第二点,我们具有在困难、复杂态势下“熬得过”的“持久战”传统,由此形成的“忍耐力”是又一种克“难”制胜的强大战斗力。一个是“吸引力”,一个是“忍耐力”,两“力”合在一起,带来的就是中国持久发展最大的机遇。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作者:郑必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