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

  树立正确角色观,准确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我们观察分析国际形势,归根到底是要为制定对外方针政策服务,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服务,为给我国改革发展创造有利外部环境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把从中国看世界与从世界看中国两种视角统筹起来,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还要把自己摆进去,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对外方针政策。只有树立正确角色观,我们才能在充满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

  改革开放后,经过40年努力,中国同世界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都得到极大扩展,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了实质性的重大改变,中国已成为推动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不仅成为中国人民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

  中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发生如此重大的积极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对我国在当今世界所处的历史方位的认识越来越明晰。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外部世界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广泛和紧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更为深化。2016年9月,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归结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并且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上。他指出:“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敞开大门搞建设,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积极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同外部世界的互动持续加深,中国的朋友遍布世界。”中国在不断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变革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秉持开放心态,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愿意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受益,实现共同发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秋天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很快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参与的合作平台,为世界共同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际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作为世界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历史使命、对中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不管未来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在继续深刻改变自己的同时,还将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世界,中华民族将为人类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联部原副部长)

记录总数:2 每页数:1 总页数:2

责任编辑:作者:于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