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新时代贡献哲学社会科学智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代表委员立足学术、着眼大局、心系民生,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与力量,展现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风采。肩负起人民的重托,履行好光荣的责任,以学术研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回应时代要求 发挥学术专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义更为凸显。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我们要构建与我国国际地位、历史积淀相称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灿烂。同时,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值得好好总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以敏锐的眼光发现国际动态、国内经验,通过智库建议、要报等多种形式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我国的经济地位已有目共睹,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取得相应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走出去”、软实力、国际影响力都需要一个个具体的学科来实现。每个学者都需要通过不懈努力,让自己的专业在国际上取得应有的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表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上,哲学社会科学不但大有可为,而且大有作为。新时代是一个能够产生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思想和理论的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用内涵更加丰富、表述更加生动的思想理论引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此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扮演好五个角色,即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思想理论的创新者、社会进步的引领者、文化强国的支撑者和中国声音的传播者。

  立足专业特色 建言学术发展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今年两会上,众多社科界代表委员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刘显忠表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他建议,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支持力度,给安于坐冷板凳从事基础研究和冷门学科研究的学者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刘显忠还提出,需要加大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及世界大国外交关系的基础研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在外交关系研究方面需要未雨绸缪。研究外交关系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收集档案资料,应当组织相关人员收集整理外交关系史的档案资料,储备一批专家,以便在需要时能“拿得出东西”。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苏伯民和同事们数十年如一日从事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被誉为“壁画医生”。在他看来,文物保护不是简单的修复技术,而是一门系统科学,眼下需要更加重视文物保护相关理论研究和专门人才培养。他建议,在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增设文物保护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方向,将文物保护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予以持续支持。吸引和凝聚社会优质科技资源开展文物保护的基础研究,培育文物保护研究能力,加速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国的珍贵文物得到更加系统科学的保护。

记录总数:2 每页数:1 总页数:2

责任编辑:作者:张春海 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