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研究

  山东社会科学院曲永义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研究》(批准号:10AZD007),2010年8月立项,项目最终成果形式为同名研究报告,2016年1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免于鉴定结项(证书号:20160086)。课题组主要成员:臧旭恒、杨蕙馨、袁红英、崔友平、李连燕、侯升平、周德禄、卓丽洪、徐光耀、李宗宝、孙灵燕、朱孟晓、吴炜峰、刘晓宁、陈庆江。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系统梳理了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了影响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客观评价了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重点剖析了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的总体思路与政策措施。最终成果包括一个主报告和四个子课题研究报告。主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相关理论问题简析为主题,系统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及基本研究框架,重点梳理了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相关理论,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同时深入分析了影响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主要因素。

  第二部分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进行客观评价。为了观察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空间特征,以及各省(市)区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中所处的位置,选择了6项评价指标和相关评价方法,对各省(市)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展开了比较评价和客观描述。深入研究了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和特点,发展的机制、动力、方向,以及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从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面临的内外形势着手,针对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全局高度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重点领域,并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能力、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构建自主创新产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系统提出了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从而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主要观点及对策建议

  1.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转化速度不断加快,质量不断提高。基础工业、制造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和成套设备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载人航天、载人深潜等一批重大科技成就大大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威望。同时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科技的支撑作用也显著增强,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还存在着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机制不健全,工程化和系统集成能力薄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化资金筹措比较困难,东中西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资源差距较大,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能力薄弱,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国际竞争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明显滞后,配套政策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整体水平不高,仍一直制约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

  2.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要面对“补课”、发展和迎新三重艰巨任务。我国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尚未完成,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还担负着为过去技术革命“补课”的任务;面对当前全球正在兴起的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标志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我们必须增强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其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振兴传统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此外,我们还要未雨绸缪,积极推动生物、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今后我国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无法照搬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经验,必须依靠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来“强筋壮骨”,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3.总体思路。根据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今后一段时期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总体思路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转变自主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强企业主体地位,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能力;完善多层次多类型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由自主型向许可型和转让型转变;强化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投融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金融服务,推动政府促进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方式由项目推动为主向环境建设为主转变;加强宏观环境建设,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建设,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由技术供给导向型为主向市场需求导向型为主转变;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为目标,提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综合集成水平。以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跨越,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战略目标。从当前到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将面临现代化建设模式的重大转型,从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在2020-2050年到来,那么将与我国现代化实现的时间重合。这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新的窗口。今后35年内,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努力加强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并立足国情、立足现实、整合资源,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使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布局日趋合理,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实力日渐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环境不断完善,实现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全球主导者和引领者的战略目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并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中国制造2025年》等确定的目标,力争十年内迈入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国行列,到2035年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以上水平,到20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前后使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进入世界强国前列。

  5.重点领域。未来35年,我国应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急需领域的技术攻关力度,力争早日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对于自主创新技术已经成熟的领域,加紧产业化步伐并强化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可能发生革命性突破的自主创新成果,从尝试的层面,前瞻性开展发展前景的产业化探索,对于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要加大产业化力度,提升产品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益。根据新一轮科技革命动向的科技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基础,以智能制造为核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瞄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引导各类资源集聚,实现突破式发展,推动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整体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6.政策建议。一是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效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加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的顶层设计,对不同行业领域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模式做出战略性、方向性的安排设计。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让市场选择成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各主体紧密合作的主要动力。三是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深化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有效地协调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四是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工程化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开发工程化的监测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变革创新能力,是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工程化能力的着力点,也是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的关键。五是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能力。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替代产品的自主研发和进口替代;鼓励引导企业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大产业发展前沿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制定实施针对 “首台(套)” 使用方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不同层次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人才成长和发挥重要作用的环境。七是建立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立完善由政府拨款作为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民间投资等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对于提高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八是构建自主创新产业化服务体系。从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及中介机构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规范完善自主创新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构建完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九是努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系统谋划和前瞻部署产业化集成创新能力建设,适时在产业化集成创新若干重要领域发起合作建设、联合攻关计划,发展有利于引领集成创新能力发展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支持建设交融协作的孵化器和大型综合性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设施群,培养产业化集成创新人才,实现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

  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效益和影响

  本项目运用相关理论,对市场结构、企业规模、产业技术特性等与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系、区域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扩散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深化和丰富了我国的技术创新理论;通过探寻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模式和规律,将现状分析和政策研究推升到理论高度,为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在构建理论和概念体系基础上,系统剖析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行为主体、政策体系以及联动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实证分析影响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深入研究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动力机制,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之路,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系统的解决思路,并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现实可行的操作建议。

  本项目研究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强的政策参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发展。本项目的部分观点形成的政策建议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并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发的“优秀对策信息(对策研究类)奖”,部分论文和阶段性成果公开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影响。

责任编辑:作者:曲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