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于复杂面板数据模型的物价波动研究

  山东大学任燕燕教授2016年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复杂面板数据模型的物价波动研究”(项目号12BTJ015),最终成果为同名研究报告和论文集。课题组成员有:林金官、贺飞燕、王娜、吕洪渠、李莘泰、苏卫东。

  本课题根据中国31个省区直辖市的行政划分特点,结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记录短缺的现实,提出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物价波动规律的思路,增加了样本容量,使分析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其次本课题提出了围绕复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物价过程中结合前沿计量方法系统分析的思路,分析过程中构建了几种前沿计量方法巧妙结合分析物价波动的理论模型: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面板数据结构方程模型)。课题主要的工作是利用复杂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物价波动规律,充分利用各省区数据信息,根据新形势下物价波动的复杂性和特点建模,更加客观地拟合历史规律,科学地预测未来,得出更加客观的结论,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物价波动的全面、科学依据。分析结论及建议如下:

  1.中国的GDP增长与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金融发展以及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稳定的相关关系,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存在门限效应,门限值为4.2%和6.6%。随着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低、中、高三种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都是逐渐增加的。分析认为通过适度的通货膨胀我们能够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但是要根据经济增长水平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的依赖通胀促发展的单一政策;其次高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导致经济的下滑,甚至引发滞涨,所以在通胀率较高时,采取收缩银根,加息,压缩基建投资等宏观经济政策合理控制通货膨胀是非常必要的。

  2.制度、经济、环境三大因素对物价水平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对物价水平起正向作用,制度因素对物价水平起反向作用。而制度因素会对物价波动起抑制作用。从影响的相对程度看经济因素略强于制度因素,环境因素对物价水平的作用最弱。三大因素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制度因素对经济因素存在正向影响,环境因素对经济因素存在负向影响。制度因素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抑物价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明显不是来自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并非来自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的制定。说明制度在平抑物价波动时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顺应市场规律的。促使物价上涨的最重要因素是消费水平,并且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反应比较敏感,说明居民消费行为仍然存在较强的非理性因素,消费价格弹性较高。从经验上看,提高居民消费的理性程度,政府应在正确干预市场的同时注意降低各种外部成本,如制度成本。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时改革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制度,以使消费者提高消费倾向。

  3.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相对于价格的弹性只有20%左右,因此,仅仅通过汇率变动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调整经常项目失衡的做法很难实现,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内的多种经济政策。同时,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较低也意味着一国的货币发行机构可以更加独立和自主的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汇率对物价的传递作用不完全,汇率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就是有限的,这反而有利于稳定物价水平,也为实行更加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创造了条件。货币供应量对一国的物价水平影响是最大的,所以治理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的手段应该是控制货币发行量以及减少货币的流动性。国际原油价格对一国物价波动的冲击是有限的,但是随着地球自然资源的日益减少,各国对进口原油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只有建立更加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应对来自外部国际环境的冲击。

  4.物价序列拟合最优模型为,基于该模型对我国2015年的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得出2015年各月我国物价同比指数均低于102.3;货币供应量、进口与物价之间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业增加值IND是CPI的Granger原因,CPI不是IND的Granger原因;投资与物价关系表现出很大的不确定性;物价对外汇储备的累计响应长期是正的,说明外汇储备增加对物价有拉动作用,物价对出口冲击的累计响应值长期较小但为正数。整体来看,我国物价水平目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经济发展比较迅速,CPI的增长应该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管理部门应该将物价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共同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作者:任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