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

    学术自信既是对筑牢学科基础、坚定发展方向和开拓未来前景的积极心理,也是形成学术动力、激发学术活力和挖掘学术潜力的核心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增强学术活力,坚定学术自信,不当西方理论的搬运工。

  为什么要增强学术自信

  学术自信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国家社会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第一,这是对近代以来西方理论依赖症的彻底反思。为了摆脱近代以来丧权辱国的命运,一代一代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欧风美雨吹沐之下,中国引进了西方现代文明,但也不免形成了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崇拜之风。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部分人士仍然流露出对西方理论的过分迷恋,动辄以西方理论审视和裁剪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实践。而我们则极少输出自己原创而富有影响力的概念和话语。因此,迫切需要学术自信彰显中国的学术主体性,保持战略清醒。

  第二,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的有利论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但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认知充满疑虑和误读,甚至不乏傲慢与偏见。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明显不足。如何应对国际社会的各种质疑和挑战,向国际社会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关键在于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有利论证中国实践的优势与特色。

  第三,这是维护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利器。在当前各种学术思潮交锋的思想舞台上,意识形态较量的言说方式、依托载体和关照对象出现了巨大变化,从文化领域到网络空间不断挑起各种意识形态议题。针对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领域思潮的复杂性,必须以充分的理论思考和扎实的学术研究予以回应,从概念、范畴到论证、结论上进行辩驳。

  第四,这是提升未来中国国际贡献能力的重要支撑。尽管我国日益崛起为全球大国,近年来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超过了30%,但对学术创新活动的国际贡献能力远远不足。与经济和贸易对外大幅“出超”形成巨大对比,我国在与西方学术交流之间存在严重的“逆差”。

  建立学术自信如何可能

  波澜壮阔的中国发展进程蕴藏着学术创新的巨大动力,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为学术自信的建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这为中国学术自信的构建提供了方向性指引和价值性标准。这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要求我们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观点,采用正确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作用。

  第二,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学术自信形成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宝贵资源,可以从中汲取有益养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可以充分保持中国学术自信的继承性和民族性。

  第三,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包容互鉴精神。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互鉴为特征的中国文明观,以包容、互鉴的态度来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把世界的多样性和各国的差异性转化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这样既有利于推动学术的创新发展,也能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繁荣。

  第四,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我国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丰富实践。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亟待回答和阐释,而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性认识的升华,将为学术自信的构建提供了坚实、多样的案例支撑,这有助于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学术自信需要适切路径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创新,激发学术活力,构建学术自信,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兼具中国立场与世界情怀。学术自信立足中国立场,但也必须具有世界情怀。一般而言,学术创新往往融合了人类共性问题的普遍性与本土经验的特殊性。况且,中国经验不局限于本土意义,实际上它已超越了本土,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中国学术创新不但要及时解答中国改革开放所面临的难题,而且要为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借鉴,特别是要为人类发展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第二,推进中国实践与理论创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处于快速发展和剧烈转型进程中的中国,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回答和诠释。中国学术自信必须根植于中国实际,立足中国国情、解答中国问题,这既是构建中国学术自信的出发点,也是推广中国学术话语的支撑点。要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对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进行充分论证,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第三,凝练中国概念与理论范式。学术自信离不开核心概念的支撑和理论范式的建构。中国学术自信需要突破西方理论视野,挖掘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和借鉴西方现代文明,进而融会贯通、推陈出新,积极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确立自己的概念、范畴、逻辑和理论体系,乃至形成中国学派。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支充满活力、深具潜力的研究队伍,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理论素养和饱满的政治激情。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在这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勇于学术创新,坚定学术自信。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作者:赵庆寺